田子坊和石库门 | 我拍我说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大上海”是因为上海确实太大了,这还是在没有开发浦东之前。
我第一次去上海是1975年的夏天,那年我刚过十岁,生活在新疆乌鲁木齐。原本是跟随出差的父亲坐火车顺道去西安爷爷奶奶那里度暑假的,结果阴差阳错,爷爷在西安火车站没有接到我,我却跟着父亲到了上海。父亲白天有工作,我就自己困在酒店的房间里,等到傍晚父亲便带我去逛淮海路和南京路。临到离开上海之前,记得那是一个白天,父亲带着我去看他的同事,亦或朋友在上海的家人,这是我有生第一次踏进上海的弄堂。
2021年的5月,我和妻子去上海,外甥女工作和定居在上海,孩子都三岁了,跟舅姥爷、舅姥姥还没见过面。这天外甥女约好了在肇嘉浜路附近请客吃饭,于是我便提前安排了时间跟妻子去了距离肇嘉浜路不远的泰康路田子坊。走在田子坊的路上,我忽然觉得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1975年夏天跟随父亲来过的上海弄堂就在这里,我十分肯定。隐隐约约间四十多年前的记忆模模糊糊的在脑子里晃来晃去。
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是住在衡山路,跟随父亲混吃混住的那家酒店,迄今为止也是我在上海住过的最高级的酒店。衡山路、淮海路,还有南京路就是我对上海长达很多年的认识,洋气漂亮的法式建筑,整齐茂盛的梧桐,都成了我对大上海持久美好的记忆。而我去过的那条弄堂,破旧、狭窄,早已不在我的记忆里了,假如不是2021年5月的这一天,我走在田子坊的路上的话。
我曾经自己一个人从复兴路经马当路再走到兴业路,我以为经常听说的石库门就仅仅是那一片很有名气的用砖砌成的漂亮房子。后来才知道,石库门的老建筑几乎覆盖了上海旧租界的所有区域,每一条弄堂,绝大多数上海人都居住在石库门建筑里。兴业路上的那座有名的建筑,仅仅是石库门建筑的一个典型代表,就像田子坊,也都是石库门的建筑。
石库门的建筑风格有别于租界区那些高大尚的欧洲风格建筑,与江南的中式风格建筑更为贴近。我看过一些资料,石库门的建筑虽然大多分布在上海的租界,但却是当年租界里的外国房地产商借鉴江南建筑风格修建的。据传太平天国时期江浙一带的很多有钱人家举家迁往上海租界躲避战乱,便推动了石库门建筑的兴起,这种建筑风格以一圈石材围成门框,中间装上乌漆石木门板,整套建筑紧凑实用。
最早很多上海人就居住生活在石库门的建筑里。一百年之后,石库门的房子大多显得空间有些狭窄,但上海人却十分留恋,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那时浦东开发热火朝天,政府鼓励居住在石库门里的上海人搬迁到浦东,以改善居住环境,缓解老城区的拥挤。
现在我走在田子坊的路上,心里就想着,若是我的话,我也不舍得搬走,即便是这里如此狭窄和拥挤。细心去比较,浦东那成片成片的高楼有些冰冷,而老旧的石库门里总是透着温暖。
2条评论
北野
言之有物的大散文,好文章!
摄影博客
边走边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