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
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几乎就没有将镜头对准过北京的胡同,以至于我都移居到了四川才知道南锣鼓巷的热闹,2007年的时候我陪女儿考试,在南锣鼓巷一带晃荡了两天,那时候都还很安静,没想到一转眼南锣鼓巷连同周边的胡同都成了热闹的旅游街区。当北京城里的胡同变成了旅游街区,也就是北京胡同数百年历史的终结时刻,这是我的结论。
看过有介绍说,北京胡同最早兴建于元代,“胡同”也是蒙古语的音译,我没有深究这其中的究竟,总之北京的胡同确确实实已经存在了好几百年。北方的游牧民族看样子都很喜欢“胡同”这种城市建筑布局,满清也延续了这一模式,并使得北京胡同发展到了极致。不仅在北京,当年清军入驻四川成都的时候,专门修建了满城,供清军和随军家眷生活居住,就是现在的成都宽窄巷子,虽然现在的宽窄巷子是毁损之后仿建的,但基本上能够看出其中“胡同”的模样。
我之所以那么多年生活在北京,却没有把镜头对准北京胡同,首先是那段时期是我拍照片的低谷,胶片很少拍,数码照片又觉得太糙,提不起兴趣,若不是钱包不够厚度,我很可能弄个摄像机去拍纪录片了。其次就是越是生活在跟前,就越很少专注,回看我拍的照片,有关北京的并不多。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我住在北京的那十几年里,北京的胡同已是破旧不堪,很多甚至已经完全拆除,比如位于北京西城的那一片,现在的金融街。靠南城就更没法儿看了,那里原本就是普通老百姓居住的街区,经过多少年的折腾,且得不到维护,就更惨不忍睹。当年为了迎接奥运,干脆在一些已经破烂不堪,或是拆了还没有来得及重建的街区修个临时围墙,涂刷成北京胡同特有的灰墙灰瓦,乍一看上去漂亮整洁,我每天公交车来回经过的很多都是这样的地方。我不像他们很多老北京人对胡同存有感情,都是破破烂烂,着实不太想多看几眼。
2018年的夏天,女儿离开北京之前,陪我去南锣鼓巷看了看,距离上次在这里晃荡已经过了将近十二年,我发现,哎呦,这个地方居然还蛮热闹哦,这种热闹瞬间提升了我对周围胡同的热情。2019年的3月初,父亲去世整整十年,我独自回到北京去给父亲扫墓,原本我买好了当天返回四川的火车票,但突然决定住一晚上再走,我找了一家距离南锣鼓巷不太远的如家快捷酒店,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北京胡同里过夜,这期间我拍摄了一些照片,算是北京胡同在我镜头中少有的存在。
当北京胡同变成了促进商业旅游以及用来赚钱的工具,几百年来的北京胡同就已经成为了历史,眼前所能看到的是旅游景区,尚且还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就变成了实景剧场里的演员。
一条评论
北野
胡同不再是生活场地,变成了剧场。生活变成了生意。
不知道是幸福还是悲惨?